找到相关内容511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衍空法师:佛法、生命与教育 ——“缘起的生命教育”与“生命定向”增进计划

    得出,在认识生命和培养意义感的生命教育课程里 ,都可以于佛法的根本义理——缘起法扣上关系,及以佛法的道德标准——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,和自利利他的理想为生命教育的骨干,令生命教育更实用...

    衍 空 ( 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教学顾问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0573295.html
  • 张元隆:佛法的安心之道——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

    ,净化身心,达到身心解脱自在。信佛学佛,不是向外追求(物欲与神力救济),而是从自己身心的修治出发,实现自利与利他的理想。佛法不是虚玄莫测的理论,神奇怪僻的行为;佛所开示的是一般人所能知能行的。所以对...

    张元隆 (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4.html
  • 晓云导师禅画中的儒佛(禅)思想

    大乘佛教所以能在中国发展,是因为结合了儒家对人生肯定的理念。大乘佛教要积极的灵修觉性,并利他的参与社会工作,发挥济度,推动善行,和儒家民胞物与,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;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2273436.html
  • 玄奘法师对律宗之影响

    随彼心起,无住不应,犹如水月,任机大小。[21]  这段话说到“三聚”,即攝律仪、攝善法、攝众生(饶益有情)戒。这是菩萨自利利他,累积成佛资糧的保证。又说到“三身”,即法身、报身、化身。这是成佛后的功德之...

    照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873472.html
  • 唐法成《瑜伽师地论释》科

    庚三、依无分别智慧  《大义经》中,说如来地无分别智,及以大悲,名为瑜伽。自利利他,常无尽故。  庚四、依佛地功德  《辨说瑜伽师地经》中,佛地功德,皆名瑜伽。穷于法界,无断尽故。  庚五、依三乘果德...

    王孺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073719.html
  • 依据圣言量来建立人间佛教

    之为国王大臣治理国政诸事,如是  诸事,不能具引。总之,崇信佛教之信徒为速成菩萨事业作  政治工作以利济众生,亟所应为者也﹗  依瑜伽等论,所谓安住净戒律仪菩萨,利他为胜,不顾  自利,于利他中宜多事...

    法舫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673736.html
  • 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

    息息相关。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众生一体的“大我”精神。虽然佛法的最高层次是要达到“无我”的境地,但是大乘佛教除了培植获得个人解脱的智慧之外,更主要的还是要树立“无缘大慈”、“同体大悲”的利他思想。身处...

    觉 醒

    |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1773881.html
  • 范丽珠:现代宗教是理性选择的吗?质疑宗教的理性选择研究范式

    强调的工具理性是可以计算的,而价值理性是从来不会遵从计算的原则;因此,利他是利己的延伸是一个解释不通的逻辑,而工具理性的逻辑也不能用来讨论价值理性。昂格尔(Unger,1984) 认为,情感是人类生活...

    范丽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873950.html
  • 中国律学研究的方法论检讨——以弘一法师为例

    种理由来证明其说。(1)《四分律》中,沓婆得罗汉后,心念此身不坚固,即生厌弃此身无常之心,欲修利他行。(2)戒本回向文:施一切众生,皆共成佛道,即是大乘的圆顿了义,不以其余二乘为归向处。(3)律序一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2673999.html
  • 阿毘达磨俱舍论叙

    。余不忍受此言,若由住力能令诸行暂  时住者,何不由此令诸有为历千俱胝剎那量住﹖由此道理,  建立前生于后,后依于前。此义不论,夫无住者,大异于小  ,用异于体,利他异自,有为异无,般若以此无得无留,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074033.html